【「牛角评论」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习英语?】
吉林新闻综合广播特约评论员·牛角
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习英语?可能很多被英语折磨过的朋友都会提出这个问题。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咱们不妨先从英语是怎么“一统世界”说起。当然这个“一统世界”是打引号的。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英语“一统世界”也是真的,那就是在学术领域。大致来说,世界上90%以上的文献,尤其是科学文献都是用英语写作的。所以我们不懂英语的话,怎么和世界交流。
其实在牛顿的那个年代,科学家写文章用的不是英语,而是拉丁语。因为在当时欧洲的知识界,拉丁语是通用的语言。但是后来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,老百姓识字率的上升,这高高在上的拉丁语就有点儿不接地气了。这时候,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开始使用自己的语言来搞科研、写论文。
但是这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,不好沟通。你想想,为了看懂论文我还得写过波兰语、捷克语这些小语种,那我这辈子也不用干别的了。所以渐渐的,几个科技大国开始垄断学术界的语言。那时候的论文基本上都使用英语、法语和德语这三种语言。
但是这个三国鼎立的局面随着二战的爆发和结束发生了巨大变化。首先就是德语和法语的没落。因为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对法国的占领,让德国和法国的学者尤其是犹太裔科学家纷纷逃亡到了英国和美国。到了新的地方,就必须适应新的环境,即便是爱因斯坦也得学会用英语写论文。于是英语就成为了学术领域的主流语言。
但二战之后,英语论文的比重只占到了60%,还有至少25%的论文是由俄语写成的。这也很好理解,强大的苏联当时同样为科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。像我父亲那一代人,中学时学的就不是英语而是俄语。而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。随着苏联解体,美国一家独大,美国所主导的学术界自然就是英语的天下了。
我们常说,学好英语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与世界交流。但这个交流其实指的不是日常交流,而是文化交流和前沿科学交流。尤其是后者,如果你从事科研工作,想要了解你这个领域最新进展,或者想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传递出去,那么你必须要学好英语。就像咱们前面所说的,科学领域90%以上的文献都是用英语写成的。
了解了这个情况,回过头来再来看我们的英语教育。过去我们总是抱怨,中国的英语教育是哑巴英语,不注重听说训练,光做阅读理解。如今我们明白了,我们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读懂学术论文,这不就是阅读理解吗?而我们英语教学的压力或者说动力又来自于高考。所以如果把英语从必修课变成选修课,或是降低教学比重。恐怕结果就是很多学生放弃学习英语。而为了所谓的文化自信降低自己与世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,这无论如何都是得不偿失。
那么我们的文化自信从哪里获得呢?不是拒绝交流,而是掌握交流的主动权。而掌握主动权的办法就是自身强大。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,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大。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论文引用数量最多的国家。而如果想要和中国更好地交流,那么掌握汉语将成为一条捷径。所以全世界也在兴起学汉语的热潮。2018年的时候,美国就已经有40万大学生选修汉语。而俄罗斯更是将汉语变成了中小学必修课。中国文化随着汉语的推广呈现出巨大的影响力。我觉得这才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。
文章来源:原创·吉林新闻综合广播
编辑:牛角、王睿旸
审核:怀楠
监制:王林 郝峰
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