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网上热传一个医生全英答记者问的小视频,网友们疯狂点赞:医学生都是什么稀世珍宝!
海外疫情持续蔓延,为给全球提供在线咨询服务。中国政府开通了医学服务平台,6000多名有实战经验的医生全英答疑,更让我们见识了一线医生的英语功底。
在这无数优秀医生之中,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钟南山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典型代表。
他面对国外媒体侃侃而谈的样子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甚至无数小朋友都成了他的小迷妹和小迷弟!
钟南山全英接受采访
但也有小朋友问:“钟南山爷爷那么聪明,英语好很正常呀!我又不厉害,学不好也正常。”
但84岁高龄
钟南山英语对答如流,专业名词信手拈来,真的是因为他天赋异禀吗?
1
运动员转行医生,零基础学英语
1958年,首届全国运动会赛事,钟南山以54.2秒的成绩打破全国男子400米栏的记录。
按照中规中矩的职业发展道路,他当然是留在北京当职业运动员。
但他进行了自我评估:论身体素质,他远达不到世界水平;而运动员,如果无法在世界性的竞赛中崭露头角,是没有前途的。
最后他选择了重返医学领域,告别运动员生涯,将运动作为自己的兴趣。
作为医学生,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技能。
很多的前沿医学文献、手术视频,都是全英撰写、解说;如果想要在医学领域做出一番成就,还必须用英语写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。
然而,钟南山在大学期间主修的是俄语,英语功底非常薄弱。
35岁,对于很多人来说,这是什么都很难改变的年纪,甚至说根本不想去改变。但钟南山,他拥有豁出一切挑战自己的勇气,他说:“我下定了决心,强烈地希望到国外学习一些先进技术!”
2
抗住窘迫与自卑,把笨方法用成绝世秘籍
“永远要有自己的追求,办事要严谨实在,只要有这两条,你们就会不断进步。”
这是钟南山告诫孙辈的话,也是他学习时践行的真理。
他几乎是从零开始学英语,结巴、犯错或者词不达意是必然的,但他抗住了窘迫和自卑,没有因噎废食。
学好外语,首先解决听力
“我不断地听磁带,有泛听,也有精听,边听边写,做了几大本笔记后,我的听力渐渐好了起来。”
钟南山深知,要想学好一门外语,首先必须跨过听力障碍。
那个时代条件有限,没有互联网海量的学习资源,也没有培训班。他每天都至少花一个小时练习听力,同一套磁带,反复磨耳朵。
1979年,钟南山通过了国家外派学者的资格考试,全国线45分,他考了52.5分。
这并不算太好的成绩,却从此打开了他看世界的窗口,他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向英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。
以错为灯,每天必写作
对钟南山来说,英语仅达到日常运用水平是远远不够的。他还必须突击写作,这样才
能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佼佼者。
他出生医学世家,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。
每天他都必须用英语给父亲写信,父亲的回信上,会附上儿子寄来的信件,其中的语法错误、用词不当都用红笔仔细修改。此外,父亲还会勾画出表意准确的句子,以示表扬;或者在旁
边注上更地道的表达。
父亲的指导让他信心大增,哪怕犯错,哪怕出糗,只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,就能以错为灯,以后会踩的雷区就越来越小。
坚持了大约一年,钟南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迅速提升,可以和英国人无障碍交流。
不惑之年,他完成了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的呼吸科进修。
此后,他不仅成为爱丁堡大学的荣誉博士,更是主编了《英中日图解医学辞典》,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。
取得这些学术成就,都离不开最基本的语言能力。
大道至简,钟南山学英语的秘诀就是笨方法:不断听,不断写。
在这一过程中,他的父亲也起着重要的掌舵和引航作用。
不熬鸡汤,只讲方法,
因为钟院士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碗鸡汤:
选择了终点,然后走向终点。
什么时候是最好的学习时机?就是现在!
环球真情一卡通正式上线
线上、线下、游学全打通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